首页 > 发改工作 > 宏观经济

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好于预期

2021-02-03 09:51 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击量:

对外贸易再创新高,利用外资逆势增长,多双边经贸关系取得突破
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好于预期

1月29日,商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,介绍2020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。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,2020年,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,中国稳住了外贸外资基本盘,推动了消费回升,取得了多双边经贸关系新突破,实现了商务发展回稳向好、好于预期。2021年,商务部将继续全面促进消费,完善现代流通体系,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,确保“十四五”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
外贸外资回稳向好

2020年,中国稳外贸、稳外资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。

外贸方面,2020年全年货物进出口32.2万亿元,增长1.9%,总量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双双创历史新高,外贸运行呈现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、贸易伙伴更趋多元、商品结构更加优化、服务贸易升级加快等特点。其中,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、东盟、APEC成员进出口分别增长1.0%、7.0%、4.1%;对欧盟、美国、英国、日本进出口分别增长5.3%、8.8%、7.3%和1.2%。中国不仅集成电路、计算机、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5.0%、12.0%和41.5%,还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超过2200亿只口罩、23亿件防护服和10亿人份检测试剂盒,为全球抗疫斗争作出贡献。

外资方面,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999.8亿元,增长6.2%,新设外资企业3.9万家,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,实现引资总量、增长幅度、全球占比“三提升”,不仅引资规模再创新高,而且引资结构不断优化。数据显示,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2963亿元、增长11.4%。其中,研发设计、电子商务、信息服务、医药、航空航天设备、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等领域表现抢眼。宝马、戴姆勒、西门子、丰田、LG、埃克森美孚、巴斯夫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华增资扩产。

“特别是外贸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、第一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、外资跃升为第一大外资流入国,充分说明了在困难和挑战面前,中国外贸外资的韧性,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。”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储士家说。

政策合力功不可没

在危机中育先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,一系列政策“组合拳”功不可没。

据储士家介绍,为了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,有关部门重点采取了五方面措施:完善政策支持,用足用好合规政策工具,推动出台多批次政策措施;扩大对外开放,将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由40条缩减至33条,自贸试验区版由37条缩减至30条,推动新设北京、湖南、安徽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;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,增设46家跨境电商综试区、17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,网上举办第127、128届广交会,成功举办第三届进博会,支持地方举办多场、多样、多方式的线上展会;加强企业服务,指导地方为外贸骨干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,稳住产业链供应链核心环节,对697个重点外资项目开展全流程服务;畅通国际物流,促进运输供需对接,推动建立人员往来“快捷通道”,便利经贸人员出入境。

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,国家不仅及时出台了财税、金融、社保等对外资企业同等适用的助企纾困普惠政策,还针对外资企业出台了鼓励投资目录、出入境便利等一系列专项政策,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。

宗长青进一步指出,对于中国来说,“十四五”规划将全面开局,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全面开启,中国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。可以说,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不会改变,产业配套、人力资源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不会改变,绝大多数外商长期在华投资经营的预期和信心不会改变。

稳扎稳打开好新局

对于2021年的外贸形势,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张力表示,商务部将着力从“巩固”和“提升”两个方面做好外贸工作:一方面,巩固外贸回稳向好的基础,保持政策连续性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,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;另一方面,提升外贸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,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。同时,重点实施好“优进优出计划”“贸易产业融合计划”“贸易畅通计划”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多双边经贸关系突破,正在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比如,成功签署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,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区;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;在联合国、G20、金砖国家、APEC等机制平台提出携手抗击疫情、稳定贸易投资的中国方案;签署中柬自贸协定,推进中日韩以及与挪威、以色列、海合会等自贸谈判;积极考虑加入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》(CPTPP)等。

钱克明表示,下一步,商务部将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,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,推动对外开放行稳致远。一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,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补齐短板、锻造长板,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;二是健全开放监管机制,实施好出口管制法、外资安全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,加强产业损害预警体系等建设,筑牢开放安全屏障;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做好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风险研判、管控和处置。(记者 王俊岭)

【我要纠错】 责任编辑:刘淼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