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专题专栏 > 脱贫攻坚

巴中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

为了早日绘就“大巴山居图”

2021-12-22 09:18 来源:巴中日报 浏览击量:

    对历史最好的纪念,就是创造新的历史。
  八年精准扶贫、五年脱贫攻坚。在党中央、省委的坚强领导下,巴中举全市之力、谋创新之策、行非常之举、尽非常之责,以“一个都不能少”的铮铮誓言,和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铁血壮志,书写了新时代战贫史诗中“蜀写传奇”的巴中篇章,交出了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厚重答卷。
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今年以来,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、省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部署,主动适应国家对“三农”工作重心转移调整,持续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,积极融入新格局、适应新要求、担当新责任,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步稳健、开局良好。前三季度,脱贫户和已消除风险监测户2021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290元、9666元,同比增长17%、35%,脱贫区域脱贫户经济收入实现稳中有增。
  “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,要一心为民、勤于耕耘,早日绘就一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‘大巴山居图’,对此,我们建立并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,大力推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,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努力在新起点上续写新的奇迹。”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  强化机制,动态监测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
  “杜婆婆,最近天气寒冷,要注意添衣,不要感冒了。”冬至前夕,在平昌县江口街道办事处黄滩社区脱贫不稳定户杜召菊家中,苟春霞再一次上门了解她的生活情况。
  苟春霞是平昌县江口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,今年,她多了一个身份——防止返贫监测员。“我的主要工作是对辖区内摸排出的39户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员进行监测,逐户建立《返贫致贫预警阻击台账》,根据因病、因残、因就业不稳、因突发事件等返贫致贫原因,综合用好医疗救助、低保兜底、产业帮扶、就业促进等政策,逐一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,加派帮扶责任人阻击返贫致贫。”
  在全市,像苟春霞这样的防止返贫监测员有1845名,他们横向覆盖市、县级相关部门,纵向覆盖所有乡村,通过农户自主申报、乡村干部日常摸排、市县责任部门风险线索推送渠道,实现了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工作有机衔接,联动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责任。
  除了防止返贫监测员,我市先后制定出台《巴中市巩固脱贫成果十条措施》《关于常态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实施“四类户”一户一策帮扶的通知》等政策文件。同时,根据国家、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“1+N”配套政策制定情况,制定“1+35”配套政策文件。
  除了政策跟上,在精准帮扶措施方面,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发《关于组织全市现有驻村帮扶力量轮换的通知》,对全市驻村工作队进行调整轮换。对每户监测户,由各县区统筹选派力量逐户落实监测联系人。
  同时,东西部协作、中央定点帮扶、省内对口帮扶工作顺利启动,今年全市52个东西部协作项目已完工46个,项目资金已拨付1.62亿元;省内内江市、自贡市分别对口帮扶通江县、平昌县,成功签订市级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协议;19个中央、省定点帮扶单位共派驻帮扶干部32人,投入帮扶资金2800余万元,实施项目74个,协调帮扶资金4000余万元,培训县乡村基层干部7000余人次。
  此外,各县区加快建立防止返贫基金,制定出台基金管理办法,巴州区建立规模为3000万元的防止返贫救助基金,恩阳区已制定《巴中市恩阳区防返贫基金管理办法(送审稿)》,南江县在2020年设立500万元帮扶基金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,通江县已建立规模为1500万元的防返贫致贫风险救助基金,平昌县已建立规模为3032.4万元的防返贫致贫帮扶资金。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,明确目标、健全机制,创新举措、狠抓落实,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现象。
  做强产业,端牢“饭碗”千方百计让农民腰包鼓起来
  在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房子里,巴州区化成镇长潭河村脱贫户赵天文感慨:“我在村里的水果园区务工,没活儿时在景区卖水果,一年收入三四万元没问题,好日子稳稳的。”
  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实现乡村振兴,做强产业是基础。”长潭河村党总支书记杨秀春说,村里通过招引优秀青年返乡创业,栽植青脆李、红雪桃等优质水果1600余亩,林下套作白芍、丹参等道地药材,去年产业收入150万余元。同时,用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,重点发展乡村旅游,去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,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。
  长潭河村的变化,有目共睹。作为农业大市,今年以来,我市坚持责任扁平化、政策多元化、治荒精准化、高产科学化“四化联动”,出台“粮八条”,新建高标准农田17.6万亩,撂荒地复垦4.1万亩,推广“稻香杯”优质水稻70万亩,预计全市粮食播面511.24万亩(大春播面375万亩)、产量195.81万吨(大春粮食产量155.6万吨)。
  除了粮食产业,生猪产能强劲恢复。今年以来,突出保种源、建猪场、抓全链,落实“猪八条”措施,新(改扩)建生猪规模养殖场64个,新建种养循环示范园10个,五仓农牧恩阳玉女、蹇家坪、南江高燕种猪场项目建成投产,预计全年出栏生猪310万头以上、存栏生猪212万头以上。
 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,特色产业高质高效。
  在平昌县龙尾社区,云顶电商综合服务社老板杨利华起了个早,准备将几袋茶叶邮寄给成都和重庆的顾客。同样,旁边的乡情农家美食老板罗东平接到2个订餐电话后,忙着备菜准备两桌柴火鸡。屋后茶园一块接一块连成一大片,小酒杯粗的茶树长势良好,雪白的茶花零星点缀在茶叶间,清香扑鼻。
  “我们都是吃的茶旅产业饭。”杨利华感叹,当年因道路不通,也没有发展产业,在老家原龙尾村看不到致富奔小康的希望,全家人便搬到县城,同老公做起了室内装修工作。2014年,老家发展茶旅产业,杨利华放弃城里生活,回乡经营起零售店,还搞起了茶叶收购、加工和销售,每年仅卖茶叶就有近十万元收入。
  在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,脱贫户刘本江主动提出,村里产业发展好,一家人也吃上“旅游饭”,希望村里不再给他评定低保了。这让长滩村党支部书记张亮既惊讶又佩服:“只听过有人争取的,没见过主动不要的。”考虑到刘本江特殊的身体状况,张亮多次劝说其保留低保,但刘本江依然坚持:“现在家里状况好了,应该把这份低保留给更有需要的人。”
  广袤的乡村大地上,村民们一个个鼓起来的腰包,正是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。
  党建引领,人才下沉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
  “我大学毕业后在石材加工厂干过,一次在采购石材的途中看到了千亩蔬菜大棚,想到家乡成片撂荒土地,便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。”近日,平昌洁馨源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春林说,回到板庙镇后,他流转土地300亩,种植20个蔬菜品种,带动了合作社周边农户种植蔬菜400余亩。
  近年来,平昌抓住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机遇,持续动员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,回引创业项目891个。
  在巴州区化成镇吴家河村,党支部书记吴江波忙着组织村民到基地采摘瓜蒌籽并晒干。“我们村的5名常职干部中,有3名是返乡创业引进回来的。”该村第一书记冯利娟说,这3名村干部见识广,年纪不大,正是一腔热血干事的时候。
  在他们的带领下,吴家河村通过“帮扶单位+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发展核桃500亩,柑橘、牡丹200亩,白芍100亩,枳壳100亩,瓜蒌50亩。今年,全村户均可增收4000元。
  实现乡村振兴,关键在党,重点在选好“领头雁”。今年以来,我市组织了现有驻村帮扶力量轮换工作,切实推动过渡期驻村工作体系有效衔接,对拟作为重点帮扶村的脱贫村,按3至5人轮换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。同时,把政治素质好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、热爱农村工作、工作能力强、敢于担当的共产党员选派到基层,为早日绘就“大巴山居图”贡献力量。
  “心里有压力,行动上有动力!”通江县涪阳镇石龙寺村第一书记杨杰表示,“作为新上任的第一书记,村里虽然脱了贫,但村民持续增收、村庄稳健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,现在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,下一步将加大补短板力度,着力改善教育、医疗、居住、出行等条件,同时全力发展青花椒等特色产业,不断壮大集体经济,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稳定的渠道。”
 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,在外发展的乡村人才具有视野开阔、技术先进等优势,吸引他们回乡创业,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作为革命老区,受多种因素制约,农村基层人才引不进、留不住、盘不活,人才匮乏问题突出,严重制约乡村振兴发展。为解决好这一问题,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,以“四个有限”硬措施吸引各类人才聚集,加快培育催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培养社会主义新农人和高素质农民,促进人才振兴,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
  所当乘者势也,不可失者时也。站在新的起点,抓住机遇、乘势而上,只争朝夕、不负韶华,366万巴中儿女正向着新的奋斗目标不断进发,我们一定能书写更加精彩的巴中故事,创造更加令人惊叹的巴中成绩,早日将“大巴山居图”变成现实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Baidu
map